教研日誌(9.12.1)
時間🈵:2012年9月12日👨👦👦,下午1:00——1:50
地點🎦:國摩臣5專用教室 月華樓368教室
活動主題🎰:聶曉晶老師試講課
參加人員🫅:祝亞平👨👩👦、黃毅👨🏿✈️、甘小明、梁潔、王慜超、王春曉、遊洋陽
程序:
1. 聽課情況🙍🏻♀️:
聶老師試講了他在本學期即將開的一門選修課《哲學與人生》的第一次課♻️,內容包括:本課程的基本任務🧞,參考資料的介紹,如何進入哲學之門◻️🤟🏻,本學期的主題安排等,所有成員均認真聽課,並記錄了筆記🧔🏻♂️,參與了課後點評和交流。
2. 課後交流
個人意見:
黃毅:
聶老師曾從事過網絡教學工作,有豐富的教學經驗,善用啟發式教學,對學生多設思考題;能用時尚詞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,PPT幹凈☁️,授課條理清晰😨。由於是哲學課,對於所舉的哲學語言例子🔚,應給予適當解讀👨🏻🏭,方便學生理解;設置討論的過程中🍰,應註意應對各種情況的出現➜;在實際教學中,應多註重從網絡教學向班級教學形式的轉變。
梁潔:
聶老師的哲學與人生本身是很難講的一門課,但是聶老師把它處理得妙趣橫生👷🏻♂️🧑🏻🔧,相信一定能吸引學生的興趣。聶老師的課給了我很多啟發,如何將比較抽象的概念📓,比較枯燥的理論講得很生動很有趣,這其實非常考老師的課堂設計能力,而這樣的設計能力又是建立在對學科的深刻理解之上的👩🏻,只有非常了解和熟悉這門課,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👰🏻🥔,舉重若輕🗝,否則就只能照本宣科,講不出新意,而學生也不會喜歡。所以我們教師還是應該在本專業本學科上多下工夫🦹🏽♀️,勤修內功,方能提升整個講課的功力。
甘小明:
聶老師的《哲學與人生》課🦝,首先是個幽默的專業介紹🍍,當人家問🏚:“你是那個學校畢業的?”“是復旦。”這個回答會讓旁人“哇”的一聲表示贊美,繼續問🚣🏻♀️:“你是學什麽專業的🤷♂️?”“哲學🫥。”這個回答會讓旁人“哎呦”一聲表示惋惜。借此幽默“哲學”這門學科的特殊性與其所謂的“冷門”性🤹🏻♂️,為本課程的進行埋下伏筆。接下來從哲學概念的解釋與認知出發,首先讓學生有個初步的感知:“什麽是哲學?”“哲學與人生”有什麽關系🛎?課堂的顯著特點是幽默風趣,如在說明 “身體(body)🫶、心智(mind)📌、精神(靈魂)/sprit/soul” 這一組哲學術語的時候🤨,聶老師給出了一個“case”🐺,如在談戀愛這個事件中,陳冠希是用“身體”在戀愛🎿,電視上的相親節目大多都是用“心智”戀愛🎸,首先用腦袋估算下對象的身價、財產等。而我們最向往的當時“精神”戀愛,即真正的身心交融的愛戀,課堂上老師總能在輕松的幽默中讓學生感悟到哲學與人生的關系,並讓學生感覺哲學其實也很有趣💑。
王春曉:
哲學本就是較難講好的一門課程👩🏿💻,極有可能流於概念的剖析,從而導致課堂枯燥無味🧛🏿♀️。聶老師的《哲學與人生》通過問題的方式導入🏄🏿,易激發學生興趣🤸🏻♀️;由哲學起源講起,循序漸進🎍,將深奧的哲學道理融入的具體生活,深入淺出,易於學生接受⚜️;課堂與學生互動、學生討論較多,適合對哲學概念的理解💂🏿♂️。但在具體授課時應註意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預設。
遊洋陽:
語言非常有感染力,教學內容邏輯清晰,梳理通暢。講解表現非常的專業🤵🏽👩🏼🔬。同時設置的問題貼近學生生活與日常需求,活躍氣氛,因此講解嚴肅內容的課堂氛圍十分輕松↩️。然而學生對哲學了解認知有限,專有名詞與相關背景內容需要更詳細與更多的使勁。並且在互動環節需要考慮更多實際情境與突發狀況。這個就要求老師有較高的隨機應變能力🤦🏿🫃。
王慜超♙:
聶曉晶老師的哲學與人生課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。因為他的課正像他自己所許諾的一樣🤼♂️🚱,完全沒有把枯燥的哲學理論和晦澀的哲學原典搬出來灌輸給學生🧏🏻。而是從小處著眼,從生活實際出發,結合其個人對哲學問題的深刻理解,將傳統哲學問題生動地傳授給學生🙄。而且他講課自然,語言幽默🧛🏻,問題富有啟發性,課堂組織能力強,這些也都是值得我日後學習的地方。
自我意見🏄🏽♀️:
此次試講我選擇本學期開設的三門課程中“哲學與人生”這門課的導論部分,作為哲學類課程,且是通識選修課🪽,我希望突破傳統哲學類課程抽象且略顯枯燥的授課方式🚐,多采用互動和問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吸引住學生🫵🏼,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,應當說在試講之後還是得到了各位老師的一些肯定👨🚀。不足之處在於🥝,由於初到天華,對本校的學生👩🏿🎨☝🏼、教室環境等方面仍缺乏深入了解𓀐,因此在課件製作方面沒有留意到字體大小等細節😚。另外,對於現場互動的問題設計,應當更加考慮到學生的現場反應,對問題的開放度應當有更貼切實際的把握,正確引導學生融入互動的氛圍,對課堂的突發情況也應做好預案⏳,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好授課的全過程。
3.領導點評🛐:
祝亞平👩🏻🔧💙:
語言親切幽默,哲理娓娓道來🤵🏽♂️,層次邏輯清楚,課堂氣氛輕松。
似可再煽情一些,收發之間可以控製得更加自如。生活中的例子應多舉🙋♂️。